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学前儿童游戏论23春在线作业2-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格鲁斯提出了剩余精力说 B.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C.弗洛伊德提出了生活预备说 D.欧文提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2.女孩玩过家家游戏,是为将来做妻子及养育子女做准备,体现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 B.生活预备说 C.松弛说 D.成熟说
3.用火柴杆、塑料管、冰糕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接成各种图形的游戏是: A.积铁构造游戏 B.拼棒游戏 C.结构游戏 D.拼图游戏
4.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象征性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5.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6.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儿童前运算阶段游戏的主要形式是: A.象征性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7.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8.真正对游戏进行系统研究、试图建构游戏的理论开始的时间是: A.18世纪上半叶 B.18世纪下半叶 C.19世纪上半叶 D.19世纪下半叶
9.游戏的专门玩具"恩物"的首创者是: A.福禄培尔 B.皮亚杰 C.陈鹤琴 D.格鲁斯
10.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音乐游戏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体现在: A.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B.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C.发展儿童的美感 D.消除儿童消极的情绪情感 E.有助于儿童学会理解他人
1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 A.忽视游戏的社会性 B.忽视游戏的主体性 C.忽视游戏对个体的生物学意义 D.忽视游戏的生理性特点 E.强调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13.下面属于结构造型玩具的有: A.积木 B.小喇叭 C.积塑 D.橡皮泥 E.小铃铛
14.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体现在: A.儿童在游戏中发展口头语言 B.儿童在游戏中发展书面语言 C.促进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D.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E.促进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15.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贡献是: A.开拓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B.强调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价值 C.引发一系列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 D.普遍重视游戏对儿童生理发展的价值 E.引领学前教育实践走向游戏与认知发展的融合
16.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可以将游戏分为: A.本体性游戏 B.工具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E.娱乐游戏
17.游戏组织实施计划的结构包括: A.游戏的场地 B.参加游戏的人数 C.本周的教育目标 D.游戏的类型及活动区 E.针对每类游戏及活动区的计划内容
18.规则游戏包括: A.角色游戏 B.智力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E.娱乐游戏
19.松弛说的主要观点是: A.儿童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 B.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 C.儿童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消耗的出路 D.儿童的疲劳需要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 E.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
20.引导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包括: A.帮助儿童明确游戏的主题 B.帮助儿童明确自己扮演的游戏角色 C.引导儿童学习分配各种游戏角色 D.引导儿童学习扮演各种游戏角色 E.引导儿童通过协商轮流扮演游戏角色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角色扮演是指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2.虚构性是游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的结合。
23.规则游戏中游戏者不一定要遵守规则。
24.杜威认为活动理论是游戏教学的哲学基础,为儿童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出了新方向。
25.松弛说认为儿童由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
26.游戏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27.婴儿时期游戏的发展主要基于感觉运动性的认知水平上,游戏活动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28.前练习说认为儿童具有天生的本能,但其本能并不能适应未来复杂的生活。
29.幼儿园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昂贵的玩具及游戏材料。
30.长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游戏。
31.福禄倍尔设计了六种恩物作为幼儿游戏的玩具。
32.游戏行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的一切行为表现方式,它构成了游戏的外壳,任何一种游戏都是通过其外在的形式而表现出来的。
33.儿童在游戏中的动机完全是内部动机。
3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强调儿童的游戏与觉醒水平有关。
35.精神分析理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36.席勒认为游戏对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37.小班儿童结构游戏的目的比较明确。
38.不同种类玩具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主题产生影响。
39.游戏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上,游戏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40.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