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崭新阶段的标志是: ( ) A.十月革命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4.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 ) 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国民党新军阀 C.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D.日本帝国主义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 A.公私合营 B.互助合作 C.和平赎买 D.暴力剥夺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新中国的成立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 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实践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8.1978年12月,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的内容是: (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 (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胡锦涛 D.江泽民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 )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D.新形势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 D.统筹兼顾
1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是: ( ) A.发展不平衡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D.发展不充分
1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 A.发展不充分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发展不平衡
15.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 A.党的十九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七大
16.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 A.国家的梦 B.人民的梦 C.民族的梦 D.个人的梦
17.2017年10月17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 ( ) A.创新、改革、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改革、绿色、开放 D.改革、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 ( ) A.推动绿色发展 B.推动高质量发展 C.推动全面发展 D.实现高速增长
2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设( )的市场体系。 ( ) A.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C.彰显优势、协调联动 D.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21.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协商民主 C.基层民主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 (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是: ( ) A.政治安全 B.人民安全 C.军事安全 D.经济安全
25.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保护自然 B.尊重自然 C.顺应自然 D.改造自然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 (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7.党的十九大首次把( )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将其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 ) A.党的政治建设 B.党的思想建设 C.党的作风建设 D.党的组织建设
2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 A.批评和自我批评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实事求是
29.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是: ( ) A.加强思想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 C.加强组织建设 D.加强纪律建设
30.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五位一体”总布局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四个自信”
3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 ( ) A.三湾改编 B.古田会议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32.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到( ),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 A.2025 2035 本世纪中叶 B.2020 2035 本世纪中叶 C.2025 2030 本世纪中叶 D.2020 2030 本世纪中叶
33.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平等互利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4.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新”在: ( ) A.平等互利 B.赢者通吃 C.合作共赢 D.霸权主义
3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 ( ) A.持久和平的世界 B.开放包容的世界 C.共同繁荣的世界 D.普遍安全的世界
36.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互联互通,即加强: ( ) A.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B.技术支持、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C.政策沟通、技术支持、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文化相通 D.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文化相通
37.( )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 ) A.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共建“一带一路” D.经济全球化
38.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39.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党必须要增强: ( ) A.群众工作本领 B.狠抓落实本领 C.科学发展本领 D.驾驭风险本领
40.中国共产党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必须勇于进行: ( ) A.自我净化 B.自我革命 C.自我提高 D.自我建设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2.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是在: ( ) A.抗日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以后
4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独立自主
4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45.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6.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不包括: ( ) A.公私合营 B.委托加工 C.计划订货 D.统购包销
4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 A.1956年9月 B.1954年9月 C.1949年10月 D.1956年12月
48.毛泽东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 (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49.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对抗性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50.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人物是: ( ) A.陈云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周恩来
5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二大
5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统筹兼顾 C.科学发展 D.以人为本
53.在改革中,必须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 ( ) A.共同富裕 B.解放生产力 C.按劳分配 D.发展生产力
54.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 )纳入了基本路线,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 ) A.民主 B.和谐 C.美丽 D.文明
5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 A.革命 B.精神力量 C.改革 D.建设
56.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 (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8.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 ) A.两制并存 B.坚持一个中国 C.高度自治 D.完全自治
5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 A.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60.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 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中国共产党领导
62.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两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具体是指: 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③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没有变 ( )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6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增长动能转换,重点是: ( ) A.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B.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 C.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D.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64.( )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 ) A.社会工作 B.经济工作 C.环境保护工作 D.意识形态工作
65.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是: ( ) A.顺应自然 B.尊重自然 C.改造自然 D.保护自然
66.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要着力发展: ( ) A.实体经济 B.开放型经济 C.共享经济 D.绿色经济
67.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8.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 ( ) A.道路自信 B.文化自信 C.理论自信 D.制度自信
70.( )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 ) A.建设美丽中国 B.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奠基于: (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D.古田会议
72.( )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 A.单位 B.社区 C.村委会 D.工会
73.(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 ) A.公共安全 B.网络安全 C.经济安全 D.生态安全
74.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 ) A.利用自然 B.改造自然 C.依附自然 D.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 ( ) A.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B.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D.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76.( )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 ) 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政治建设 C.党的制度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77.解决中国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是: ( ) A.改革 B.稳定 C.发展 D.开放
7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 ( ) A.普遍安全的世界 B.共同繁荣的世界 C.持久和平的世界 D.开放包容的世界
79.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是: ( ) A.政治建军 B.科技兴军 C.改革强军 D.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党的领导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人物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8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 ) A.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83.党的历史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 ( ) A.党的四大 B.党的六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8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不包括: ( ) A.帝国主义 B.民族资产阶级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 A.共产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时间是: ( ) A.1949年10月1日 B.1953年 C.1954年9月 D.1956年底
87.毛泽东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88.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8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的内容是: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9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91.( )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 ) A.思想政治工作 B.民主法治工作 C.环境保护工作 D.社会治理工作
9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 A.统筹兼顾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发展
9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现代化 D.社会主义建设
95.邓小平强调:在改革中,必须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即: ( ) A.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实行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D.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9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7.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 ( ) A.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B.发展动力问题 C.发展不平衡问题 D.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98.党的十九大提出:从( )到(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 A.2020年 2035年 B.2025年 2049年 C.2030年 2050年 D.2035年 本世纪中叶
99.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立以( )为主体、( )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 A.企业 市场 B.政府 企业 C.政府 市场 D.高校 市场
10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设( )的收入分配体系。 ( ) A.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C.彰显优势、协调联动 D.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