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 A.2020年 B.2025年 C.2035年 D.2050年
2.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 A.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B.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C.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习近平强军思想
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是: ( ) A.军事安全 B.人民安全 C.政治安全 D.经济安全
5.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是: ( ) A.保护自然 B.顺应自然 C.改造自然 D.尊重自然
6.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环保工作中,应把( )放在首位。 ( )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源头治理 C.自然修复、综合治理 D.自然修复、源头治理
7.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是: ( ) A.改革强军 B.政治建军 C.科技兴军 D.依法治军
8.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 ) A.思想僵化 B.主观主义 C.经验主义 D.脱离群众
9.党内制度建设要把握正确方向,以( )为根本依据,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 ) A.准则 B.党章 C.法规 D.条例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爱国、敬业、诚实、友善
11.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 ) A.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B.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C.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D.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1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上,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 ) A.实体经济 B.服务业 C.房地产经济 D.农业经济
13.( )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 ) A.科教兴国战略 B.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健康中国战略 D.人才强国战略
14.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 A.2020年 B.2025年 C.2035年 D.本世纪中叶
1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 ( ) A.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 B.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 C.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D.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
16.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体现了: ( ) A.保护主义精神 B.多边主义精神 C.霸权主义精神 D.单边主义精神
1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 ( ) A.以德治国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18.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C.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9.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 ( ) A.马克思主义开放性政党 B.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政党 C.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 D.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0.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 ( ) A.创新精神 B.改革精神 C.革命精神 D.斗争精神
2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大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在多方面得到展开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阐述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整论述
23.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4.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 )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2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 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6.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 A.公私合营 B.合作化 C.统购统销 D.和平赎买
2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阶级斗争
28.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 ) A.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B.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29.在党的历史上,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 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 A.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1.“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 A.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B.增强综合国力 C.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
33.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 )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C.党的基本路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4.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
35.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 A.生产力水平落后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D.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36.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两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具体是指: 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③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没有变 (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7.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 (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以人民为中心
38.中国梦的本质是: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社会和谐 ⑤社会稳定 (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9.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0.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 A.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41.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首要之义是: ( ) A.反对自由贸易 B.反对多边主义 C.反对国际交流合作 D.反对保护主义
4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 ( ) 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B.发展动力问题 C.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D.发展不平衡问题
4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是: ( ) A.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发展互联网经济
44.( )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 ) A.意识形态工作 B.社会工作 C.经济工作 D.环境保护工作
4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准则是: ( )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D.国家利益至上
46.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 ) A.坚定理想信念 B.密切联系群众 C.严明纪律规矩 D.发扬优良作风
4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8.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A.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B.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C.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49.“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 ( ) A.每年3月15日 B.每年4月15日 C.每年5月1日 D.每年12月4日
50.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定型于: ( ) A.南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古田会议 D.秋收起义
5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 ( )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发展基层民主 C.发展协商民主 D.加强民族团结
5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把( )放在首位。 ( ) A.发展文化产业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繁荣文化市场
54.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尊重自然 B.保护自然 C.顺应自然 D.利用自然
5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 ( ) A.共同繁荣的世界 B.普遍安全的世界 C.持久和平的世界 D.开放包容的世界
56.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 A.维护世界和平 B.促进共同发展 C.维护世界人民利益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7.中国共产党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增强: ( ) A.狠抓落实本领 B.党的执政本领 C.群众工作本领 D.驾驭风险本领
58.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B.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人民民主专政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共产党领导
6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李大钊
62.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 A.兵民是胜利之本 B.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独立自主
6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 )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等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6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公私合营
66.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67.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 ) A.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问题 B.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6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D.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71.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 ) A.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72.在党的历史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是: (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73.科学发展观强调,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 ( ) A.制度建设 B.先进性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纯洁性建设
7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 ) A.坚定理想信念 B.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批评和自我批评
75.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新的判断,即: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买入新征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76.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7.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其中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是: ( ) A.开放 B.创新 C.绿色 D.共享
78.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 ( ) A.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B.发展动力问题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D.发展不平衡问题
79.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 ) A.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0.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 ) A.人类责任共同体 B.人类利益共同体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人类文化共同体
8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设( )的全面开放体系。 ( ) A.彰显优势、协调联动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C.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D.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82.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保国家: ( ) A.公共安全 B.经济安全 C.政治安全 D.粮食安全
83.我国的国体是: ( ) 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8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 ( ) A.少数人利益 B.人民当家作主 C.党的领导 D.依法治国
85.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 A.科教兴国战略 B.乡村振兴战略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人才强国战略
8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 (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
8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中华文化软实力
8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 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批评和自我批评
89.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是: ( ) A.生态文明建设 B.经济建设 C.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D.文化建设
90.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 ) A.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C.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D.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91.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是: ( ) A.改革强军 B.依法治军 C.政治建军 D.科技兴军
9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A.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B.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C.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9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 ( ) A.全面依法治国 B.以人民为中心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4.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新”在: ( ) A.赢者通吃 B.合作共赢 C.平等互利 D.霸权主义
9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 ( ) A.开放包容的世界 B.普遍安全的世界 C.持久和平的世界 D.共同繁荣的世界
96.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互联互通,即加强: ( ) A.政策沟通、技术支持、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文化相通 B.技术支持、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C.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D.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文化相通
97.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是: ( ) A.改革强军 B.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C.政治建军 D.科技兴军
98.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B.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 A.人民民主专政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人民当家作主
100.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 A.维护世界人民利益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共同发展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