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内容摘要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这些都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依靠移相器、调压器、升流器等仪器调节电压、电流幅值和相位的测试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水平,提高了调试效率,对保证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对继电保护的意义,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构成、功能、特点及优点,微机保护抗干扰措施、微机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微机继电保护注意事项等微机继电保护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现状;发展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 1.3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1.3.1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1.3.2 继电保护的分类 2 继电保护相关问题分析 2.1 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2.2 处理方法 2.3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原则 2.3.1 正确、冷静对待事故 2.3.2 利用信号判明故障点 2.3.3 人为事故的紧急处理 3 微机继电保护研究 3.1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种类及构成 3.1.1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种类 3.1.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功能 3.2 微机保护的特点及优点 3.3 微机保护抗干扰措施 3.3.1 电源滤波技术 3.3.2 屏蔽技术 3.3.3 隔离技术 3.3.4 接地技术 3.3.5 软件抗干扰措施 4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4.1 计算机化 4.2 网络化 4.3 智能化 5 结 论 参考文献
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继电保护是指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母线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是自动、迅速地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它部分迅速恢复运行。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继电保护装置历经电磁型、整流型,发展到80年代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型,直到现在的微机型。微机保护也经历了从简单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型,保护装置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然而,继电保护发展至今,虽设备已经很先进,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熔断器就是最初出现的简单过电流保护,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低压线路和用电设备。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用电设备的功率、发电机的容量不断增大,发电厂、变电站和供电网的结线不断复杂化,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熔断器已不能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作用于专门的断流装置——过电流继电器。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自20世纪初第一代机电型感应式过流继电器(1901年)在电力系统应用以来,继电保护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各种新的继电保护原理相继出现,如差动保护(1908年)、电流方向保护(1910年)、距离保护(1923年)、高频保护(1927年),这些保护原理都是通过测量故障发生后的稳态工频量来检测故障的。尽管以后的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的保护,但是这些保护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变,至今仍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起主导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基本动力。快速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要求。为达到这个目标,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借助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做出不懈的努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继电保护原理完善的同时,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材料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处理机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组建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外国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60年代是我国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国内微机保护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期,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4年我国第一套微机距离保护样机在试运行后通过鉴定并批量生产,以后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1990年第二代微机线路保护装置正式投入运行。目前,高压线路、低压网络、各种主电气设备都有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在系统中运行,特别是线路保护已形成系列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的微机化率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国产微机保护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依靠先进的原理和技术及良好的工艺已全面超越进口保护。从80年代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全部采用进口保护,到现在220KV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国产化,反映了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和国产继电保护设备的明显优势。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是近三十年来继电保护领域最显着的进展。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现在人们已普遍认可了微机保护在电网中无可替代的优势。微机保护具有自检功能,有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且具备很强的数字通信能力,这一切都是电磁继电器、晶体管继电器所难以匹敌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更高性能、更高精度的数字外围器件的采用,一直是微机继电保护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1.3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