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________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3.新课程强调: A.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4.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________。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5.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________。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阶段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6.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
7.“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8.“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9.教学目标的功能是_________。 A.支配、调解、评价 B.支配、调解、控制 C.调解、控制、评价 D.支配、评价、控制
10.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1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复习 B.实践 C.方法 D.拓展
12.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_________。 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活动教育学
13.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__________。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14.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________。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
15.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不是________。 A.学校教学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教学问题
16.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7.“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______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18.___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19.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进步主义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要素主义课程
20.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21.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_。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2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23.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24.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_______。 A.精确性 B.普遍性 C.规范性 D.模糊性
25.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2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7.“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28.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终极性 B.时代性 C.学科性 D.活动性
29.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___________。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30.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 A.合作学习 B.探究学习 C.竞争学习 D.自主学习
31.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32.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A.教师和学生 B.社会和生活 C.目标和过程 D.行为和目标
33.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34.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_________。 A.目标取向 B.过程取向 C.主体取向 D.客体取向
35.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______。 A.附带学习 B.附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6.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教育思想 B.专业精神 C.教育智慧 D.专业人格
37.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A.合作学习 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 D.同步学习
38.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39.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40.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新课程是从哪些关系来理解学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的? A.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B.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C.学生与国家的关系 D.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42.国际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是: A.质的教育研究 B.量的教育研究 C.教师成为研究者 D.反思性教学
4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__________。 A.实践性 B.开放性 C.自主性 D.生成性
44.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B.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 C.走向问题解决——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 D.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45.骨干教师的素养, 包括: A.政治向度 B.哲学向度 C.文化向度 D.经济向度
46.信息交换途径有: A.经验交流 B.经验总结会 C.信息发布会 D.读书汇报会
47.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A.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B.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D.传统学习方式与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48.教育案例区别于论文之处在于: A.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加以反映,写在教之后,是结果 B.根据撰写的目的,对教育情境作有所选择的描述 C.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 D.在写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上,其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49.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背景评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A.输入评价 B.过程评价 C.成果评价 D.反馈评价
50.我国传统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A.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 B.名不副实的“教育实验” C.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D.教师的“平庸化”现象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