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时,在母公司和当地文化基础之上构建一种新型的国外分公司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适应、融合,这种策略被称为( ) A.文化相容策略 B.文化创新策略 C.文化规避策略 D.文化渗透策略
2.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除了群体规范以外,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 A.竞争 B.协作 C.人际关系 D.个性差异
3.影响其他人做事的能力的是( ) A.权威 B.职权 C.权力 D.职责
4.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A.马斯洛 B.弗鲁姆 C.麦克里兰 D.亚当斯
5.团队建设的途径包括____ A.角色途径、价值观途径、统一目标途径、员工认同途径 B.角色途径、价值观途径、任务导向途径、人际关系途径 C.角色途径、任务导向途径、统一目标途径、人际关系途径 D.价值观途径、统一目标途径、人际关系途径、员工认同途径
6.价值观的特性是() A.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B.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C.可变性、发展型、一贯性 D.发展型、一贯性、功能性
7.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 A.大众行为 B.社会行为 C.自然行为 D.从众行为
8.能力按照功能可分为() A.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模仿能力 B.认知能力、模仿能力、社交能力 C.社交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9.下列方式不属于威胁激励的是() A.末位淘汰制 B.利益转换法 C.股票期权 D.高管人员淘汰制度
10.在格林纳的五阶段企业成长模型中,为解决硬化的危机须做出的反应是( ) A.分权 B.协调 C.合作 D.命令
11.个体的社会化的途径包括____ A.社会教化与个体学习 B.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C.社会内化与个体学习 D.社会内化与个体教化
12.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
13.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____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14.价值观的特性是____ A.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B.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C.可变性、发展型、一贯性 D.发展型、一贯性、功能性
15.冲突的来源有() A.组织、沟通、目标 B.认知、价值观、行为 C.个人、组织、沟通 D.个人、行为、目标
16.下列方式不属于威胁激励的是____ A.末位淘汰制 B.利益转换法 C.股票期权 D.高管人员淘汰制度
17.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授权的效果,下列因素不属于其中的是( ) A.管理者的个人素质 B.下属的能力与技能 C.组织文化氛围 D.组织目标因素
18.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的是()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19.企业成长可分为内部与外部成长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内部成长主要靠纵向延伸企业生命周期等实现 B.外部成长主要通过横向提升企业生命周期实现 C.内部成长战略主要通过内部资本积累和企业间借债融资实现 D.外部成长战略通常在资本市场,通过外部联合、资本集中等方式使企业跨越式发展
20.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共同的价值观 B.组织目标或宗旨 C.作风及传统习惯 D.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下列关于组织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 B.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 C.拥有不断创新的理念是构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D.组织文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理念,而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与基础 E.组织文化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22.人格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 A.情绪差异 B.认知方式差异 C.气质差异 D.态度差异 E.性格差异
23.权力的来源有( ) A.法定权 B.奖赏权 C.强制权 D.专家权 E.感召权
24.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为此,领导者应该做到____ A.对下属阐明组织目标与任务 B.对下属阐明工作任务的要求 C.引导职工达到目标 D.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障碍 E.帮助职工建立工作目标
25.目标管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____ A.目标具体性 B.参与决策 C.明确的时间规定 D.绩效反馈 E.详尽的指导
26.目标管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目标具体性 B.参与决策 C.明确的时间规定 D.绩效反馈 E.详尽的指导
27.哈克曼和奥尔德姆对工作设计研究中提出的核心工作特征是(): A.任务统一性 B.自主性 C.任务复杂性 D.任务意义 E.技能多样化
28.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是( ) A.建立知识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B.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将企业建成知识型企业 C.建立知识管理和知识交流的设施与环境 D.设立企业知识主管和知识主管制度 E.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有利于每位员工互相学习的气氛。
29.对企业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它涉及( ) A.企业发展规划 B.组织体制 C.工作环境 D.人力资源管理 E.企业文化
30.人格差异主要表现为() A.情绪差异 B.认知方式差异 C.气质差异 D.态度差异 E.性格差异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担任某一角色,除需要具备该角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该角色所共有的兴趣、道德、习惯、纪律等。逐渐养成该种角色的个性特质。
32.态度是认知成分的基础,没有认识也就无所谓情感和定势作用。
33.通过严密监督来控制员工行为的领导风格增加了冲突的潜在可能性。
34.从所有权的角度,郭洮村认为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公司创立过程并投入资金的个人。
35.劳动力全球化不仅仅是指劳动力本身的跨国转移,也指劳动本身的国际化。
36.在一定时期内,人不可能感知到所有的事物。
37.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尊心弱的人更注重取悦他人,他们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的立场上
38.组织中不同群体追求的目标不同时,会增加了冲突出现的可能性。
39.正式群体的成员之间有正式的共同目标和权责关系,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并承担组织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40.群体规模越大,任务越专门化,则越可能出现冲突。
41.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正式开始用“组织行为学”代替原来所用的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等名称,使得组织行为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2.信息监控使管理者获得了大量关于员工工作内容的信息,包括工作本身的信息及员工在工作场所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本身的使用存在很多争议。
43.在知觉选择过程中,知觉对象能够得到清晰的反映,知觉背景的反映则比较模糊。
44.人的定势心理、防卫心理和习惯心理容易对说服宣传持排斥或逆反的态度,因而不利于转变那些原有的态度和倾向
45.知觉过程的关键是选择和组织。
46.远程办公可以使组织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与掌握关键技能的工作人员保持接触
4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48.个体的个性是由个体对群体这个统一体的认识塑造出来的。
49.正式通道是由组织建立的遵循组织的层次结构,传递与工作有关的信息,非正式通道传递个人的或社会的信息。
50.信息传递通道即信息传递的媒介或载体,如发布通知可以面对面进行语言传递也可以通过电话通知。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