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大国开知识分享!

电大国开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浅谈软土地基与地基处理【包万方查重包过】

时间:2022/4/6 点击:214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浅谈软土地基与地基处理【包万方查重包过】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期末网考,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
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网络高等教育

      文(设 计)

                                        

 

 

 

 

 

 

                                       

                                       

题    目浅谈软土地基与地基处理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1 年9月10日

 


内容摘要

 

  所谓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软土根据特征,可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种类型。路基中常见的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选用软土作为路基应用,必须提采取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这种土质如果在施工中出现在路基填土或桥涵构造物基础中,最佳含水量不易把握,极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满足不了相应的密实度要求,在通车后,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故禁止采用。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特别是桥头引道,如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软土地基下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的沉降,包括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根据沉降标准,按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用容许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剩余沉降来控制(其值见有关设计标准)。

  一般地,除要确保新填筑路基的密实度以减少沉降外,包括原地面的地基总沉降必须达到基本稳定,沉降量大致达到总沉降量的80%以上时,才容许铺路面。软土地基沉降严重时,不仅增加填方数量,而且沉降或水平位移对临近填土的桥台、挡土墙、涵洞,甚至对附近的住宅、农田以及路线的技术标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此,首先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充分研究已有地质资料,采取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物探等综合勘测手段。查明路段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径流条件等自然环境条件和路基排水条件,明确松软土层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其在路线通过地带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软土层在纵向、横向的分布厚度、层次、各层土的土质及物理力学性质(如天然容重量、天然含水量、塑限、液限、孔隙比、内聚力、内摩擦角、承载力及渗透系数等)。根据路基土的工程特性,选用适当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软土定义,软土下沉,软土危害,软土勘察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软土地基的成因

2.1  软土沉积的地质环境

第三章  软土地基的特性

3.1  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质

第四章  软土地基的勘察

4.1  软基工程勘察

4.2  勘察的方法与要求

第五章  软土地基的危害

第六章  软土地基的处理

6.1  反压法

6.2  换土垫层法

6.3  粉体搅拌法

6.4  软土地基处理的其他措施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言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m2。在软土地基修筑堤防工程,必须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地基的变形问题。地基的渗漏和溶蚀问题。地基的振动液化与振沉问题。因此,研究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就十分重要了 。

 

 

 

 

 

 

 

 

 

 

 

 

 

 

 

 

 

 

 

 

 

 

 

 

第二章    软土地基的成因

 

软土是第四纪全新世形成的近代沉积物,其地质年龄一般为10000-15000年,按其中有机质含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含或很少含有机质的软粘土和粉质软粘土;第二类是含大量有机质的泥炭土。
    所有的软土都是在淡水或盐水中沉积的,由于沉积的地质环境(如海滩、三角洲、河口湾、泻湖、湖泊、沼泽等)的不同,其空间范围和天然性状也因其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异。 我国工程界有的把松软的吹填土和杂填土等也列入软土,谓之广义软土

软土的来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其成分直接取决于母岩。而软土的沉积类型,以及它们沉积后的物理化学演化,则与下述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软土沉积的地质环境

 第四纪全新世是以北半球大陆的冰川融化和由此导致的全球普遍性的海浸为特征的。由于海平面的大幅度上升,致使原来陆地上的大量细粒物质或者在海中和沿海沉积,或者在内陆湖泊、河谷及海水漫及的盆地中发生沉积。这个时期沉积的大部分软土厚度不超过20m,且通常位于透水性较好的粗粒沉积物之上,但在局部地区,软土厚度很大,例如在突尼斯,有的软土厚度达120m。

软土的来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其成分直接取决于母岩。而软土的沉积类型,以及它们沉积后的物理化学演化,则与下述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河流相沉积环境

通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Kukal(1971年)将河流沉积环境分为:

(1)河床,它包括邻近流线的区域、河床边缘的浅滩和沙嘴。

(2)天然冲积堤(河岸沉积物),它由河床侧向泛滥形成的全部沉积物组成。

(3)泛滥平原(漫滩沉积物),它包括溢出河床的泛滥期沉积物和河岸沉积物。

在河流下游靠近河口处,冲积物可具有很大的厚度和范围,因而常被称为冲积平原。这类冲积平原的大部分沉积物由高洪水位期间的泛滥平原堆积物组成,并逐渐过渡到河流三角洲,往往不容易分辨出陆上的和水下的环境。

大部分河流沉积物由粗粒土所构成,但在泛滥平原巾则有细颗粒沉积物堆积,已报道过的其典型的粒径分布为:砂粒5%—10%,粉粒20%-40%,粘粒35%~60%。泛滥平原沉积物的中间粒径材d在0.005—0.06mm之间,有机质含量为1%-10%。它们多为含粘粒的悬液搬运,在适宜条件下凝聚沉积。

泛滥平原沉积物都具有层理和纹理特性,有时夹细砂层,因此不会遇到很厚的均匀粘土沉积。例如在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上就有大范围的泛滥平原沉积物。这类粘土一般经受过干湿周期变化,这种干湿变化引起了诸如干燥、风化、收缩裂缝等沉积后的变化。因此,当泛滥平原沉积物在每一薄层形成后的几个月内遇到连续于燥时,它们就并不保持“软”的特性。与泛滥平原粘土不一样,在牛轭湖中沉积的粘土则是一种河道淤塞沉积物,通常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液性指数接近1,0。牛轭湖沉积物只是在表面变干,硬壳下的粘土依然很软。以后,硬壳又可被泛滥平原沉积物所覆盖,软土层仅在重力作用下固结。因此,牛轭湖沉积物是埋在硬粘土和粉土下的高压缩性土。

2.湖相和冰湖相环境

湖相沉积物不仅含有碎屑物质,而且在很多情况中还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因物质(碳酸盐、蒸发盐)和生物成因物质(淤泥、腐殂泥等)。湖通常按照其中存在的氧气和养料的数量分为三类:(1)微营养的湖;(2)营养丰富的湖;(3)缺乏营养的湖。

在微营养的湖(即含氧很多但含养料很少的湖)中碎屑物质占绝大多数,其粒径分布很大程度上由湖水动力条件、湖底的形状和深度,以及外界地形的起伏和支流对沉积物质的输送等决定。在湖相沉积物中通常含有相当多的粘土,不过湖边缘处的沉积物质——般是较粗的粒料。

冰湖相沉积物常常主要由含粉粒的浅色土层和含粘土的深色土层交替组成,具有这种层理的粘土沉积物称为纹泥。一层纹泥相当于一年的沉积,即由夏季沉积的粉土和冬季沉积的粘土组成。夏季沉积的上层平均约有80%的粒径大于2um,而冬季沉积的含粘土很多的土层平均有80%左右的粒径/JxT 2gm。

在不再与冰川沿接触的冰后期冰湖中,悬浮的沉积物质大大减少(一般少于o1gL)Quigley(1979)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水流作为溢流和混合流进入冰湖,而高密度的底流仅作为水下崩塌的产物或在洪水冲刷期间发生。这种沉积物的沉积作用是全年发生的,粉土和细砂在夏季沉积,粘土则在冬季沉积。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期末网考,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
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