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大国开知识分享!

电大国开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

工商管理 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模板)【论文包查重包过】

时间:2022/5/25 点击:226
工商管理 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模板)【论文包查重包过】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期末网考,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
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海南农垦中新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工商管理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5月23日    

 

内容摘要

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新时期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中国钢铁集团公司打造综合性国际钢铁公司的需要,钢铁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海南农垦中新集团作为江苏钢铁公司的典型代表之一,近些年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托体制、机制优势,使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但公司在制度、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建立、公司发展后劲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本文应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企业内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海南农垦中新集团的企业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措施,最终使该公司在制度层面完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管理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从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国内同类型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海南农垦中新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完善

 

 

目    录

内容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1.3.1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1.3.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1.3.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

2.1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

2.1.1  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2.1.2  以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2.1.3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2.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2.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

2.2.3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2.2.4  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

2.2.5  缺乏能有效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海南农垦中新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案例分析

3.1  海南农垦中新集团简介

3.2  海南农垦中新集团企业制度现状

3.2.1  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规范企业规范运作

3.2.2  以冷链物流为中心,整合农垦的农业资源

3.2.3  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打造集团旅游地产发展

3.2.4  借助海南农垦农业资源推介会,迅速发展热带农业

3.3  海南农垦中新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3.1  改革初期农垦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有待加强

3.3.2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

3.3.3  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3.4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要解决好人事制度的改革

3.4  海南农垦中新集团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

3.4.1  准确定位,科学制定集团发展规划和目标

3.4.2  继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3.4.3  紧跟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生态产业经济

3.4.4  加快资产收购重组促进企业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引    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海南农垦作为农垦系统的国有企业,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自成体系,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职能,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融入市场经济,提高综合竞争力。中国推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有力支撑了全国各系统改革发展的大局。

农垦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农垦作为海南省最大的农业企业,占据着海南省农业的半壁江山,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建国60年来,海南农垦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坚决落实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方针,坚持改革农垦系统,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0多年来,海南农垦系统一直在不断的尝试改革,在农业领域率先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率先执行财务包干政策,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全面展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乡统筹方略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政企分离,各项农垦改革措施的扎实推进落实,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为农垦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条件。但同时,农垦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必须对海南农垦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促进调整原有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中新集团在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品味和品牌,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和模式,充分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有利政策和自身优势,加强产业规划和引进低碳、生态环保资源,打造高水平、低能耗、可持续、顺潮流的产业经济,大力发展迅速壮大中新集团整体实力,通过“快、精、大”三步走战略,实现公司发展目标,并适时的走出去,逐步涉猎国内一线城市和地区项目建设,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成为海南农垦一支重要的利益来源点。

 

1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制度的内涵极为广泛,它既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同时还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主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现代企业制度由涉及企业与外部关系和企业内部机制的一系列制度组成,规范企业与外部关系和理顺企业内部机制,主要是明确企业性质、地位、作用及其与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确立企业的行为方式。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企业改革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与国际惯例通行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如下:

⑴ 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

⑵ 政企分开,自主经营

⑶ 机制健全、行为合理

⑷ 管理科学,注重效率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由多层次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3.1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按照民法规定,凡是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拥有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社会、经济组织,即称为法人。具有法人的特征的企业称为法人企业,法人企业与自然人企业相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⑴ 法人企业在法律上成为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而在自然人企业中,这种权利和义务由企业主直接承担。

⑵ 一般法人企业实现了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和分散化,而自然人企业的所有者比较单一。

⑶ 法人企业成了财产主体和盈亏主体。法人企业把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其它资产在法律上严格区分开来,投资者仅以投人到企业的那部分资金对企业负有限责任;企业对投资者投人企业的资产及其增值具有法人所有权,可以用它们对债权人负有限责任,企业实行真正的自负盈亏。

⑷ 完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法人企业中,企业的经营者并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或者不是主要的所有者,而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阶层。自然人企业和合伙企业中,投资者既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财产的支配者。

⑸ 产生了合理的资源配套机制。某些法人企业是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而建立起来的,企业效益和实力通过股票发行的数量和价格的涨落反映出来,形成了完备的市场评价机制,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⑹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实行资本社会化创造了一种好形式。

1.3.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1.3.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从克服我国现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发,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对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进行改革,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体系,并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

2.1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的。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1  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这一阶段,中央对国有企业提出了简政放权、让利,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步利改税等措施,旨在提高企业的活力,加强企业的责任心。在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方面,通过利改税等措施打破了多年来在国家和企业关系上由国家统收统支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财权、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人,这些措施便逐渐暴露出其暂时性、局限性等毛病。首先是权放下去了,许多企业不会用权或滥用权利,使经济运行紊乱,国家利益大大受损。其次是推行利改税搞税利合一,又混淆了税与利的不同来源及国家的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的界限,使得政企更加不分,窒息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2.1.2  以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从1984年起,中央开始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权的改革,主要是在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制一方面硬化了国家的收入,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增长;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加了企业的利益激励和驱动,对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承包制存在负盈不负亏,经济行为短期化,承包者搞掠夺式生产经营等严重弊端,所以它已经越来越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在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承包制就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1.3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迅速找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在确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展开了探索。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在探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即建立了新的人事制度,干部实行聘任,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劳动制度,职工要进行劳动优化组合,破除了固定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解决“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分配制度,要在明确岗位与工资挂钩等方面倾斜,打破平均主义,拉大分配差距,解决“收入能多不能少”的问题。解决这几个难题,都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必然会出现一些阻力。

尽管有阻力,许多企业在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中还是取得了成绩。与此同时,人们在积极探索公司制,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围绕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界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讨论。

2.2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兼并和重组的实施,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暴露出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重大缺陷。

2.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

根据西方企业的经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50%,否则会威胁到企业偿债能力和对外的信誉、甚至可能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的后果。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十分沉重,实际资产负债率大约在80%以上。这样的高资产负债率,不但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沉重负担,也使银行陷人不良债权的困境。

企业之所以陷人这样复杂而沉重的债务中不可自拔,既有体制转换的因素,又有自身机制的因素,既涉及金融、财税等经济环境间题,又有其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

2.2.3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

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相当一部分资产被非经营性事业所占用,经营性资产相对减少。沉重的社会负担使其难以同其它所有制经济展开竞争。

⑴ 国有企业冗员过多,难以安置

随着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改造,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不断增加,再加上政府强制安置的部队退伍人员和城市待业青年,使企业冗员大量存在,如何合理解决这些富余人员直接关系到改革进程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⑵ 国有企业所供养的离退休人员太多

在国有企业中,离退休人员的比重越来越高,巨额的退休人员费用成为国有企业不堪承受的沉重负担。

⑶ 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社会及政府所应承担的职能

国有企业至今仍未摆脱社会行政职能附属物的地位,在职工住房、医疗、教育、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期末网考,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
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