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大国开知识分享!

电大国开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

工程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模板)【论文包查重包过】

时间:2022/5/23 点击:231
工程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模板)【论文包查重包过】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期末网考,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
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设 计)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工程管理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5月20日    

 

内容摘要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效益,也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项目质量控制。目前人们较重视质量控制,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偏差。因此,如何有效进行质量控制是目前建设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详细阐述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目     录

 

内容摘要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论

1.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质量

1.1.2 产品质量

1.1.3 工程项目质量

1.2  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历程

1.2.1 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 年)

1.2.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 年)

1.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至今)

1.3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特点

1.3.1 质量管理的原则

1.3.2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概述

2.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任务

2.2.1事前质量控制

2.2.2事中质量控制

2.2.3事后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实施

3.1 工程项目况与质量目标

3.2 人的因素质量管理与控制

3.3 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3.1 设备购置中的质量控制

3.3.2 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

3.3.3 机械设备使用中的质量控制

3.4 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4.1 材料的质量检验原则

3.4.2 材料的质量检验制度

3.5 施工方案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6 环境因素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质量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严重影响着建设企业的发展。目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需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式,更好的与国际化接轨,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成本、进度)的重点,同时它还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可以肯定,我国的工程项目建造能力在不断提高,长江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等水利工程,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等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见证了工程建设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对工程建设的能力和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著名的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教授说:“质量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个施工企业所完成的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全面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建立符合工程建设规律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7 年发布了通用的 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和采用,并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才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偏低,施工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工作己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企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但是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本文先回顾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特点、质量控制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并且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特点以及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任务等做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引入工程实例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人的控制、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案的控制、环境因素的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以定量分析的结果对定性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和判断,从而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

首先,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并大量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这也是实施方案的理论基础;第三,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进行了论述,研究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任务等方面。最后室对全文的展望。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论

1.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质量

我国的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从术语的关键词来看,质量的主体是产品、体系或过程。质量的客体是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质量的关注点是一组固有特性,而不是赋予特性。对产品来说,例如钢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是固有特性,而价格和交货期是赋予特性;对体系来说,固有体系是实现质量方针各质量目标的能力;对过程来说,固有特性是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能力。特性也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特性有各种类别,如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时间的、人体功效的以及功能的特性[1]

简单地说,质量既要符合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用户的期望。以往对质量的概念,局限于符合规定的要求,而忽视了用户的需要。由此可见,现行的质量意义,是质量管理的一大发展。

1.1.2 产品质量

GB/T19000—2000中,产品被定义为:过程的结果;过程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所以,产品即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固有特性满足人们在生产及生活中所需的使用价值及要求的属性,他们体现为产品的内在和外观的质量指标。根据质量的定义,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产品的质量:第一,产品质量的好坏和优劣,是根据产品所具备的质量特性能否满足人们需要及满足程度来衡量的。一般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包括系能、质量标准、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型等;无形产品的特性强调服务及时、准确、圆满于友好等。第二,产品质量具有相对性。一方面,对有关产品所规定的标准、性能及要求等因时而异,会随时间、条件而变化;另一方面,满足期望的程度亦由于用户要求程度不同而因人而异。

1.1.3 工程项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的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的内容。

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又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经济型、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等方面。由于工程项目是根据业主的要求而兴建的,不同的业主也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所以,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使用价值的质量是相对于业主的需要而言的,并无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标准。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所组成,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是在工序中创造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

但是,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结果,还包括活动和过程本身,即还要包括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因此,工程项目质量应包括如下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及相应的工作质量:

(1)  工程项目决策质量;

(2)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

(3)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4)  工程项目回访保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也包括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包括:社会工作质量;生产过程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质量检验检查出来的,要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就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精心工作,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即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1.2  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历程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使顾客满意甚至超越顾客期望满意的程度,企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具体而言,质量管理可以概括为:为了实现质量目标,围绕企业的核心产品,从实现过程的规划、控制、改进等对产品质量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2]

按照企业解决质量问题所采取的不同手段和方式,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2.1 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 年)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以前,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把关。

2、工长质量管理:1918 年,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

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

3、检验员的质量管理:1940 年,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职能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有专职的检验人员。用一定的检测手段负责全厂的产品检验工作。

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统的观念;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为事实,无法补救;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3]

1.2.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 年)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要,单纯的质量检验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美国就组织了数理统计专家在国防工业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数理统计专家就在军工生产中广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保证和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后来又把它推广到民用产品之中,这给各个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预防产生不合格品并检验产品的质量。在方式上,责任者也由专职的检验员转移到由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标志者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由于这个阶段过于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是统计学家的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1.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至今)

最先起源于美国,后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六十年代后期,日本又有了新的发展。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基本要求: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范围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应是多种多样。它是在统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企业全员参加,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质量管理。它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而全面地分析研究质量问题。它的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完善,从而能把产品质量真正地管起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结合各自的特点运用着全面质量管理,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就我国汽车行业来说,大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第二阶段,有些民营企业甚至还停留在第一阶段,质量意识非常淡薄,而其中通用、福特、众等一些合资公司的生产商和为其配套的供应商,将国外的管理经验或主机厂的质量要求引进国内,已经真正过渡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但是,只有通过 ISO90005S 管理和全面全员生产维护等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活动,汽车主机厂和配套商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并跨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逐步形成一个普遍适用于汽车行业的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4]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期末网考,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
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