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中国法制史》在线平时作业1-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在中国古代,由皇帝和各级官员通过调阅案卷或是直接提审在押囚犯以疏决罪囚、平反冤狱的制度被称为( )。 A.录囚 B.静狱 C.清仓 D.洗冤
2.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 )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 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
3.“登闻鼓”是中国古代一种直诉制度,最早出现在( )时期。 A.西周 B.汉 C.两晋 D.唐
4.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5.西汉末年,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当时的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6.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内乱
7.唐永徽年间,甲由祖父乙抚养成人。甲好赌欠债,多次索要乙一祖传玉坠未果,起意杀乙。某日,甲趁乙熟睡,以木棒狠击乙头部,以为致死(后被救活),遂夺玉坠逃走。唐律规定,谋杀尊亲处斩,但无致伤如何处理的规定。对甲应当实行下列哪一处罚?( ) A.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应处斩刑 B.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应处绞刑 C.致伤未死,应处流三千里 D.属于“十恶”犯罪中的“不孝”行为,应处极刑
8.为加重对盗贼的打击,创立“重法地法”,这是哪一个朝代?(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明朝将依皇帝旨意在朝廷上杖责官员的法外刑罚称为( )。 A.廷杖 B.折杖 C.笞杖 D.枷号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七出”是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件。下列选项中,属于“七出”的有( )。 A.口舌 B.懒惰 C.妒忌 D.肮脏
12.以下哪些制度可以看作是法律儒家化的产物?( ) A.八议 B.准五服以制罪 C.留养承祀 D.亲亲得相首匿
13.清末法制改革中,法理派与礼教派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 A.“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 B.“存留养亲”制度 C.“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 D.“子孙违反教令”问题
14.西周时期,丈夫把妻子赶出家门的七种理由即“七出”,包括( )。 A.恶疾 B.盗窃 C.无子 D.口舌
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16.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 A.孔子 B.商鞅 C.荀子 D.韩非子
17.中国古代在离婚问题上奉行“七出三不去”,对于该项制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制度表明解除婚姻的大权掌握在男子手中 B.“七出”与“三不去”是彼此矛盾的 C.妻子如果育有子女即“有所出”属于“三不去”的一种情形,丈夫不得休妻 D.“三不去”对稳定婚姻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8.《唐律》充分吸收了封建刑法理论之养分,如把杀人罪区分为六种情况,于是有“六杀”之名目,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六杀”? ( ) A.谋杀 B.斗杀 C.暗杀 D.过失杀
19.宋朝刑罚制度的主要变化有( )。 A.重法地法 B.折杖法 C.刺配刑 D.凌迟入律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建设的特点有( )。 A.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B.律学发达、立法技术成熟 C.贵族特权进一步膨胀 D.法律制度进一步儒家化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