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22春《文学概论》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文学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多种心理机能里最活跃的因素是___ A.想象 B.思维 C.情感 D.理智
2.叙事的三个层面是( ) A.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B.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 C.故事、人物和结构 D.事件、情节和情景
3.现代派艺术中大量出现荒诞、丑怪的艺术形象,这表明( ) A.文学形象不必具备美的属性 B.现代派艺术不再体现美的理想 C.“丑”可以直接进入艺术作品 D.“丑”经过艺术家的审美评判和改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二、多选题 (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4.艺术概括作为一个对所选定的材料的加工提炼过程,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 A.艺术综合 B.艺术传达 C.艺术显现 D.艺术简化
5.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是___ A.象征主义 B.田园诗歌 C.古典主义 D.荒诞派戏剧
6.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体现为两种修辞形态( )。 A.含蓄 B.反讽 C.形象 D.含混
三、判断题 (共 14 道试题,共 70 分) 7.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都是一种精神生产,因此它们在创造规律上没有什么区别。
8.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就不能掺杂丝毫主体思想情感。
9.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摒弃民族文学的形式。
10.古典文论的著名命题“诗言志”是《诗大序》中提出的。
11.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有人模仿维特的衣着装扮,有人模仿维特的说话方式,甚至有人像维特那样自杀了,因此这是一部不好的文学作品,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12.真实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因此文学作品应该和现实生活一个样。
13.从塑造形象看,描写比叙述重要。
14.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
15.能够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全在于它的语言形式,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之无关。
16.文学作品要么反映人性,要么反映阶级性。
17.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18.诗与应用文的区别在于句子的排列方式。
19.文学创造时,作家的主观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20.文学创作的过程,尤其是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就是将生活中的物象积累成为记忆中的表象,再将生活积累的表象与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创作精神相结合,生成能够传达作家审美体验的审美意象的过程。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