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3.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4.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5.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发热 D.电闪雷鸣
7.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8.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9.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0.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17.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18.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19.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20.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2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2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2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24.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自然条件的好坏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26.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 A.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C.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D.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9.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A.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质变不断地发生 D.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30.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3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3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3.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34.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性劳动 B.直立行走 C.人脑的形成 D.语言的产生
35.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6.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37.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38.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3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0.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42.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 A.三思而后行 B.弱肉强食 C.趋利避害 D.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43.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4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4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46.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47.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48.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49.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5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3494317897 微信:aopy98 |